7月31日,喜力啤酒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,喜力啤酒上半年净营收和净利润均低于预期,亚洲市场销量下降13.2%。
具体来看,喜力啤酒2023年上半年净营收145.1亿欧元,低于预期的148亿欧元;净营收内生增速6.6%,低于预期的8.5%;经营利润19.4亿欧元,低于预期的21亿欧元;净利润11.5亿欧元,低于预期的12.5亿欧元。
因上半年业绩未能达到预期,喜力啤酒下调了全年预期,预计2023年全年营业利润将同比实现中个位数增长。此前喜力啤酒对2023年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为中到高个位数增长。
提价后的喜力啤酒“难”
事实上,喜力啤酒早在2021年上半年财报中就曾提到,包括大麦、蔗糖和罐装铝在内的大宗商品成本上涨,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影响到喜力,并将在2022年产生“实质性影响”。
为了缓解成本压力,2022年上半年,喜力啤酒产品均价同比上涨8.9%,对于涨价可能带来对销量的负面影响,喜力表示将放弃原定的2023年营业利润增加17%的目标。
从结果来看,提价确实带来了销量下滑。按照喜力啤酒的说法,产品大幅提价后,消费者的啤酒购买量减少,是导致销量下滑的直接原因。
据业内人士介绍,喜力啤酒的涨价是啤酒行业内的“普遍行为”。近年来,啤酒行业关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越发凸显。喜力之外,百威、华润啤酒、青岛啤酒等巨头亦纷纷宣布涨价。
以酿酒的原材料大麦为例。数据显示,2018年,我国仅澳洲大麦进口量就高达417.8万吨,占比高达61.3%,国内啤酒行业对其使用率近60%。自2020年5月19日起,我国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征收73.6%的反倾销税和6.9%的反补贴税,实施期限为5年,大麦价格大幅上涨。
此外,啤酒行业已经经历过了高速增长期,在行业格局逐步稳定的当下,企业想要寻求新的增长点,势必要靠价格来驱动。也就是说,提价或许直接导致了喜力啤酒的销量下滑,但也是喜力啤酒“继续向前”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。
“在中国”喜力啤酒表现欠佳!
另值得大家注意的是,业绩报告显示,2023年上半年亚洲成了喜力三个地区中销量下滑最严重的地区,喜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仍充满挑战性。
据了解,作为仅次于百威的第二大啤酒酿造商,喜力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进入中国市场。但由于渠道力较弱、分销能力不足等问题,喜力在中国市场的整体份额远远落后于百威等品牌。
2017年喜力的财报显示,喜力亚太区总销量是所有区域中负增长的,喜力品牌的销量在中国承受压力。
2018年,在中国市场份额不足1%的喜力啤酒与华润啤酒达成了合作,向华润转让中国区现有业务,将喜力啤酒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授予华润。
华润啤酒CEO侯孝海曾表示,华润啤酒未来将坚持在中高端市场执行“双品牌”策略,一方面做大做强喜力国际品牌,另一方面努力推出中国高端品牌,预期未来3年公司的中高端啤酒销售将保持快速增长。
然而,从市场反馈而来的信息显示,喜力啤酒与华润啤酒的合作,似乎并没有达成“1+1>2”的效果,从整体销量到高端市场占比,喜力啤酒的进步并不明显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对于喜力而言,虽然可以通过提价来缓解成本增加带来的利润挤压,但长期来看,其能否做到提质并突破渠道困境,并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真正占有一席之地,才是赢得未来、继续向前的关键。